阿坝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阿坝州汶川县景点

[切换城市]
  • 汶川特别旅游区
  • 介绍:汶川特别旅游区是一个大的范围,由三江、映秀和水磨古镇组成,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三江以三江生态区为主要游览内容,瀑布、古道、桥梁构成一派原始好风光;映秀作为大地震时的重灾区,如今保留着震源点、漩口中学遗址等地震原貌;水磨古镇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藏羌人文风情浓郁。
    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位于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故称三江。景区毗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是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短程旅游风景区。
    映秀镇地处汶川县东南部,境内植被丰富,景色秀美,是川西平原进入阿坝州的门户,更是通往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必经之地,是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的交汇点,素有“西羌门户”之称。映秀镇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地震中受损严重。镇上至今还保存有地震震源点、漩口中学等地震原貌,并新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以纪念那悲惨的瞬间,免费参观。
    水磨古镇位于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了“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镇上古街林立,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参观汶川特别旅游区,一般需要大半天到一整天的时间,景点间距离较远,包车最为适宜。如果需要,可以在映秀镇上食宿,比较方便。
  • 地址:阿坝州汶川县南部
  • 映秀镇
  • 介绍: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救援队全力抢修公路,并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原牛眠沟被瞬间添高30米。
    汶川地震中,都汶公路全线80%的道路被损毁,10余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体完全覆盖,50余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数十处山体滑坡。
    汶川县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
  •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
  • 介绍: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以“世界汶川、水墨桃源”为旅游定位,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资源,不仅山水秀丽,生物多样,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及田园风情交相辉映,成为汶川一道亮丽的新景观,让人们在美景中找到希望。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寿溪河畔(近汶川024古道)
  • 观音庙
  • 介绍:阿坝观音庙位于金川县观音桥。面积1822平方米,为宗教活动所用。该庙建于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信奉喇嘛教宁玛派(红教),主要研究阐释喇嘛教前弘期经典。13世纪以来黄教兴起,故观音经典中早已渗入大量黄教佛理,是以令人误为黄教寺庙。老活佛传扬庙中观音菩萨与西藏布达拉宫以及五台山之观音菩萨本为同根三姊妹,故该庙名气颇大,香火旺盛,布施丰厚。
  • 地址: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 映秀地震遗址
  • 介绍:国家“5·12”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建设专家组提交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通过中国地震局、国家文物局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决定映秀将建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后,当地政府随即结合自身受灾特点,初拟了震中废墟、遇难者公墓、观景台、百花大桥、牛圈沟宏观震中等几处,作为纪念地的几大保护点;并提出要狠抓旅游,全力建设功能齐备、适宜人居“世界地震遗址名镇”的奋斗目标。
    映秀镇全镇因灾死亡5000余人,失踪3千余人,为所有灾区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方。地震还导致了大量的次生灾害:山体崩塌、垮方等,使得映秀镇基础设施、耕地损失近半,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1映秀镇迎来了一批探访震中的外地来客,废墟、遇难者公墓、观景台、百花大桥、牛圈沟……处处遗迹让他们次次驻足。震中纪念地还未开建,甚至还没有规划,但这些遗迹已足以让任何一位来客感到震撼和颤抖。因为灾后恢复任务繁重,特别是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压力非常大,目前,映秀镇并没有建设震中纪念地的规划。只能先让这些遗址保持现状,等时机成熟后再规划建设。
    汶川县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
  • 地址: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
  • 萝卜寨
  • 介绍:萝卜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以“中国第一羌寨”、“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而名满天下。
    萝卜寨位于距离汶川县雁门乡城区约15公里、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是羌区最大的寨子,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遗都”,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建筑之初考虑到对外战争防御,形成了家家相连、户户相通的上、中、下三层立体交织的军事堡垒,整个村寨几乎一体。和一般羌区的石头碉房不同,萝卜寨的房子都用山顶的黄泥和木材建成,这在岷江峡谷流域也是绝无仅有的。
    2008年汶川地震中,萝卜寨因距离震中仅5公里,成为汶川县伤亡最严重的村子之一,这个村寨损毁殆尽,村民们不仅失去了传承长达4500年之久的美丽家园,萝卜寨独特的羌族文化还面临着消失的威胁,整个村庄变得令人揪心。
    新萝卜寨
    目前,新的萝卜寨已经建成,位于旧寨子东侧1公里左右的上端云间。一座座新房依然保留着“黄泥、青石、红门、黄窗”的特色外貌,屋顶用青石片做成羌族建筑的装饰,窗户上镶着羌族的图腾。宽宽的巷道里依旧铺着青石板。此外,还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和极具羌族特色的新村门楼,村民们多数已经搬进新村居住。
  • 地址:--
  • 仁吉喜目谷
  • 介绍:仁吉喜目谷位于汶川县水磨镇啣凤岩村五组花谷沟口寿溪河一带,响黄沟两侧大槽头村三、四组沿响黄沟两侧及漩三新环线以下大槽头下方范围,所涉景区范围约30万平方米。景区以自然景观与符合当地植被的花卉景观为主,结合山涧游览与花卉观赏的综合性景区,是寻幽觅静的绝佳去处。
  • 地址: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啣凤岩村五组花谷沟口寿溪河
  • 西羌大峡谷
  • 介绍:西羌大峡谷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距成都150公里,是中国西部第一大峡谷。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公里的狭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自然景观。
    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森林、秀水融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巍峨雄壮、挺拔俊美;峡峭壁耸,瀑布层叠,激流奔腾,实为一方天存的净土,令人赏心悦目。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
  • 布瓦碉楼
  • 介绍:布瓦碉楼位于汶川县克枯乡布瓦山上,布瓦,在羌语里的意思是“住在云彩上的人们”,因此这个海拔高度达2170米的布瓦村寨又被称作“云上布瓦”。布瓦寨碉楼群现存3座有千年碉楼,据说是四川省仅存的一处分布相对集中的黄泥碉楼群,是大渡河、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密集的碉楼,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黄泥土碉楼群”。由于布瓦寨海拔高度高达2170米,因此,从山上往下看,可以一览汶川县城。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寨内现存的3座黄泥土羌族碉楼均不同程度受损,广东湛江为对口援建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恢复重建,目前村内的道路和房屋已全部修缮,3座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黄泥土羌碉群”的羌族碉楼也正在维修加固中。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威州镇克枯乡布瓦山上
  • 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
  • 介绍: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镇,海拔1700米,该基地占地150公顷,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总投资2.3亿人民币。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神树坪大熊猫饲养繁育参观区,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区及野外放归区。目前开放的大熊猫饲养繁育参观区占地450亩,有大熊猫圈舍59套,可容纳60—80只大熊猫,相关配套设施包括游客接待中心,科普教育中心,科研办公区及大熊猫医院等。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全球的圈养大熊猫种群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同时也将为公众带来极佳的大熊猫观赏体验。
  • 地址:阿坝州汶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镇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
  • 羌红首座
  • 介绍:酒吧迪厅的形式,热闹富有激情感染力的的环境,喜欢这些的朋友不妨来这里感受一下五彩斑斓的夜生活吧!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东街
  • 西羌第一村
  • 介绍:西羌第一村位于阿坝绵池镇羌锋村,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景美情浓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
    整个羌寨顺坡而建,别致有序,形如古城堡,地面由曲折巷道相连,房背家家可通,而羌碉则傲立寨中。寨内羌女心灵手巧,羌绣种类多、品位高,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浓郁。再加上果园、羌歌、羌舞,使人有倘若隔世之感。
  • 地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绵池镇羌锋村
  • 七盘沟森林公园
  • 介绍:七盘沟森林公园,地处国道213线140公里处,属峡谷森林景观,集“幽、雄、秀、险”于一体,整个景区瀑布成群,古木参天,森林茂密,溪流纵横,怪石嶙峋,深潭如镜,秋赏红叶,冬观雪。
    景区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全长25公里,交通便利,可容性强,加之整个景区属无人区,受人类破坏极小,是一处最理想的旅游、登山、避暑胜地。
    全沟景观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白龙池到雪花坪一带,长约6公里,坡降大,从4020米下降到3418米。这段属典型的“彭灌杂谷”断裂地带,山势陡峭如刀劈斧砍,峰形千姿万态。白龙池是一个形状如葫芦的高山堰塞湖,深潭碧水,从出水口下跌形成多级瀑布,其中5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10余个。下段由雪花坪至沟口镇沟石,水势缓而多变,在茂林幽竹间奔流,全长约15公里。地势平坦开阔而两岸山峰高耸,野花遍地,绿草如茵,以雪花坪瀑布最为壮观。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
  • 迥澜塔
  • 介绍: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迥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迥澜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迥澜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塔通高21米。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漩口镇(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
  • 汶川博物馆
  • 介绍:汶川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3月20日,它拥有羌红色彩、羌碉形态,六千年的羌族文化将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和传承。博物馆功能齐全,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购书中心功能为一体。一楼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展。二楼是羌族的历史和文化,姜维城遗址出土的彩陶残件,在石棺葬中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双耳罐等珍贵文物,都足以说明这个不屈的民族与中国历史的共振与碰撞。三楼展出的则是广东援建汶川的成果。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园林路 ?
  • 姜维城
  • 介绍:姜维城在今威州镇岷江东岸山梁上,今还能见到古城墙如长龙盘旋而卧,人称姜维城。顺威州师范学校侧小路而上可见此城。
    据《元和志》载:“蜀将姜维、马忠等征伐汶山羌夷,此其地也”。姜维征西,至汶川、理县一带,修城筑垒,习兵练武。但该城却非姜维等人所筑。今存环绕山峰之长墙残垣——姜维城,为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将过去朝代所建之作战城堡连接起来,重新构筑的。如今古城垣外,还能见到古城坪上的点将台,高约7米,宽约4米,黄泥筑成。该遗址早于1921年期间发现有新石器若干件,2000年和2003年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居住面遗址4处、灰坑30多个,汉代夯土城墙墙基1处,宋代房屋基址1处,还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
  • 地址: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岷江东岸山梁上
  • 龙溪羌人谷
  • 介绍: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羌人的繁衍生息地。沿杂谷脑河逆流而上汶川县城仅10余公里的公路右边,能看到“龙溪羌人谷”崭新的旅游招牌。
    走近羌寨深处,村寨一派安然平和的景象会让你风尘仆仆的身心沉静下来。两排房屋间的小路既是通道又像街巷,曲折地将一个个村子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仿佛是一个小型迷宫。从村寨尽头的山道一路朔溪而上,可抵达最古老的羌寨之一,被称为“落在云朵上”的阿尔村,这是个典型的羌族聚居村,更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比文化的传承地。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317国道
  • 萝卜羌寨
  • 介绍:萝卜羌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处处充满着原始淳朴的风情。萝卜寨最早被称为凤凰寨,羌语瓦兹格,提及萝卜寨的得名,有着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以前寨子不叫萝卜寨,一次外族入侵寨子,寨主凭借英勇顽强和这里得天独厚的险峻地理优势,带领大家勇猛抗敌,使得敌人久攻不下,不幸的是敌人最终攻克了村寨,并将寨主的头颅像砍萝卜一样砍下,后人为了纪念寨主,将村寨改名为萝卜寨。另一种说法是因寨子所处的海拔高度、气候条件以及土质非常适合萝卜生长,其味道既爽口又回甜,因此得名萝卜寨。
    萝卜寨处在到九寨的必经之路上,从汶川前往萝卜寨不到10公里,刚转过声名远扬的雁门关,一座矗立于317国道旁的羌碉和古老的烽火台便为游客指明了进入萝卜寨的入口。当你沿着新修的盘山道盘旋而上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索桥村,接着是小寨子村,之后便是萝卜寨。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萝卜寨距离震中仅5公里,遭到严重损坏,全貌基本被毁。震后,村民已经全部迁往政府援建的新村寨,老村寨以地震废墟景观的形式被保留。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
  • 三江生态风景区
  • 介绍: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故称三江。景区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2009年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
    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三江风景区生机盎然的原生态画卷。这里的红叶、漂流、穿越、森林小火车、溜索在川内都小有名气。
    万亩珙桐
    景区内生长着世界最大的珙桐群落。珙桐为中国特有,花型如白鸽展翅,被世界誉为“中国鸽子花”,又因白鸽公主和珙桐猎人的忠贞传说而被当地人称为“爱情树”。这片和大熊猫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面积达30000多亩,正在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除了珙桐,这里还生长桫椤、龙血树、楠木、红豆杉、连香树、人参、野核桃、紫荆、银杉树等2000多种珍稀植物。
    大熊猫栖息地
    这里也是大熊猫的集中分布地。三江景区的西部高山毗邻卧龙自然保护区,栖息着近百只野生大熊猫。金丝猴、云豹、野牛、黑叶猴、岩驴、梅花鹿、角雉、锦鸡、天鹅、雪鸡等40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3000多种昆虫和大熊猫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生物种群聚集地。
    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
    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直至今天,仅存在四川岷江流域的羌民族还保留了许多先辈的文明。历经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笼仍在雪山下矗立;被称为世界桥梁先驱的悬筒和溜索仍在峡谷上空摇荡;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仍在转山会和羌历年上作人间主宰;没有文字的羌族文学仍在老人的口中说唱传承;美丽招展的羌女仍倚在门口刺着传奇的羌绣;呜咽着的羌笛和着欢乐的沙朗仍在跳过岁月的迷茫;羊皮鼓与猴皮帽仍在释比戏中跃动闪现。
    贴士:在三江漂流时应尽量少带东西,特别是贵重的,因为漂流肯定是全身湿透,游玩中已无暇顾及身外之物,最好将照相机钱包之类的寄存。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
  • 卧龙自然保护区
  • 介绍: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遭受到了地震的毁灭。
    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型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
  •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汶川县卧龙镇